2023-05-24 11:28:05
对于现代企业的人才管理和人才发展而言,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就是,胜任力模型。
胜任力模型(Competence Model),又称为能力素质模型,以冰山模型作为理论基础。是针对特定职位表现优异要求组合起来的胜任力结构,是一系列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实践(如工作分析、招聘、选拔、培训与开发、绩效管理等)的重要基础。
麦克利兰认为胜任力模型是,“一组相关的知识、态度和技能,它们影响个人工作的主要部分、与工作绩效相关、能够用可靠标准测量和通过培训和开发而改善”。
在战略目标清晰明确的前提条件下,做战略沙盘推演,明确人才导向。
如市场进攻型的企业,一定要有大量强烈成就动机的人才;而对于以产品创新为主的企业,则需要自由创意型人才。
在制定人才战略后,再通过胜任力模型甄别适合你的员工。
在职业场景中,对于员工能力的分类可以划分为三种:核心能力、领导能力、专业能力。
· 核心能力:与价值观相关的每个员工需要具备的关键行为表现。
· 领导能力:具备管理和领导职责的人应有的行为素质。
· 领导能力:为了完成某一具体类型的工作活动所需要的知识、技能和行为。
不同职位层级对于这三类能力的侧重是不同的。
▲ 胜任力建议示例
低层级岗位对「专业能力」侧重较强,对于专业能力「核心能力」和「领导能力」的侧重较弱,有一些基础操作岗,可能并没有「领导能力」,只需要考察「核心能力」、「专业能力」两类。在制定核心能力、专业能力的条目数目比例大概为30%、70%。
随着职级的提升,对岗位专业能力的注重逐渐降低,中高层岗位能力评估将主要围绕在「核心能力」及「领导能力」方面。
对于中级岗位而言,核心能力、领导力、专业能力的条目数目比例大概为20%、30%、50%。
对于高级岗位而言,核心能力、领导力、专业能力的条目数目比例大概为30%、40%、30%。
* 总的能力条目一般在15-20条之间。
当企业快速扩张,需要招聘大批人员,采用「胜任力模型」可以不拘泥于某种资历、知识、经验,而是更加关注对绩效产生作用的能力素质。
企业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招聘与甄选能够使选人的依据科学明确,在通过围绕胜任力模型精心设计的评价中心技术,这样更能够深入挖掘真正影响工作绩效的个人条件与行为特征,预测力更强。
▲ 胜任力模型招聘应用
01、设计招募信息
企业为该岗位建立细致的胜任力模型,将其作为关键识别点加入到招募信息中,精准传递信息,帮助应聘者辨识自己与该岗位的匹配度,避免“海投”。
02、设计甄选工具
在设计甄选工具应紧密围绕岗位胜任力,选取其相对应的测评工具,通过工具的有效组合,确保每项关键胜任力都有2个工具能够覆盖,提升测评效果。
03、面试中的观察与评价
企业应该建立统一的评价标准,在面试过程中能够紧密围绕岗位胜任力提问,提升面试效率,并作出相对统一的判断。
值得注意的是,由于胜任力模型的操作成本比较高,尤其对于HR以及管理者的要求都非常高,引进胜任力模型之前需要全面评估企业的管理规模与管理成本。
如果是处于发展中的小型企业,当出现人才断层且培训需求不明确或培训组织不健全时,也建议采用「关键岗位的任职资格体系」,或通过专业的人力资源咨询服务,帮助分析企业当下及未来下一阶段性经营诉求、核心人才诉求,搭建「胜任力模型」,并同步为企业推荐人才、评估人才、筛选人才,赋能企业快速组建有市场竞争力的人才团队。
下一篇:企业确有加班需求?可以这么约定